考公知识点记录
本文档主要用于记录公务员考试中需要用到的知识。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知识点
全称:中华人民国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发布时间:2021年3月。
十四五规划生效时间:2021年到2025年。
发布目的和主要作用:
- 阐明国家战略意图。
- 明确政府工作重点。
- 引导规范市场主体行为。
- 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宏伟蓝图。
- 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 第一组:
- 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 全面依法治国取得重大进展。
- 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成果。
-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
-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进一步彰显。
- 第二组:
-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国内生产总值突破 100 万亿元。
- 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工程、超级计算、量子信息、“复兴号"高速列车、大飞机制造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 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5575 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 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年产量连续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 1 亿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目标顺利实现,区域重大战略扎实推进。
- 污染防治力度加大,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目标超额完成,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 金融风险处置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 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丰硕。
-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教育公平和质量较大提升,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城镇新增就业超过6000万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开工超过2300万套。
-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和水平大幅提高。
- 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 国防和军队建设水平大幅提升,军队组织形态实现重大变革。
- 国家安全全面加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 第三组:
- “十三五"规划任务目标胜利完成。
- 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跃上新的大台阶。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
-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
- 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
- 第一组:
计算技巧
比例关系
a 的数量比 b 多 25%,比 c 少 25%,a 和 b,a 和 c 的数量关系如何表达?
这类谁比谁怎样的问题,比例指的是后者的数量。
- a 的数量比 b 多 25%,可以表示为 a = b * (1 + 25%),即 a = 1.25b。
- a 的数量比 c 少 25%,可以表示为 a = c * (1 - 25%),即 a = 0.75c。
常识判断
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召开的古田会议进一步确立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
1927年8月7日在湖北汉口召开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论断。
词语解析
周密、缜密一般与计划、方案相搭配。
陈陈相因:陈陈相因原指皇仓之粮逐年增加,陈粮上压陈粮。后多比喻沿袭老一套,无创造革新。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意思是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既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也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通常独立成句。
郑人买履:宁可相信自己事前量好脚的尺寸,也不愿意亲自用脚试穿。比喻只相信教条,不相信实际。用以讥讽墨守成规而不重视实际状况的人。它在句子中可作定语、状语,含贬义。
买椟还珠:指买了装了珍珠的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取舍不当,次要的东西比主要的还要好。在句中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反裘负薪:路上一个人反穿著一件皮裘(古人穿皮裘以毛朝外为正),背着柴行走。文侯问他:“你为什么要反穿著皮裘背柴呢?”那人说:“因为我太爱惜皮裘上的毛了,怕它被磨掉了。”文侯说:“你难道不知道皮裘的里子要是被磨坏了,皮裘上的毛就会失去依托了吗?”。形容贫穷劳苦。也比喻为人愚昧,不知本末。
刻舟求剑:包含着两层道理。一层是,人的思想认识如果不符合客观实际,就不会把事情做成功。另一层是,客观实际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如果把陈规旧章当成解决新问题的法宝,也要闹笑话。含贬义。
舍本逐末:意思是放弃根本的而追求枝节的(舍:放弃。本:根本。逐:追求。末:树梢,枝节);后用以比喻轻重主次颠倒,做事不从根本的、主要的问题着手,而只在细枝末节上用力气;在句中可充当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扞格不入:拼音是hàn gé bú rù,意思是指过于坚硬而难于深入;形容彼此意见完全不合。
- 扞:绝;格:坚硬;扞格:相互抵触,格格不入。出自《礼记·学记》:“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郑玄注:“扞:坚不可入之貌。”
不止与不只:“不止”常用来表示不限于某个数量或范围,“不只”则用于表示递进关系的复句中,相当于“不但”、“不仅”。
裹足不前:脚被缠住,不能前进。比喻因害怕或有顾虑而停步不前。
常识知识
GDP: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GDP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但注意 GDP 包含外国资本在本国生产的总值,这部分最终会流向国外。
GNP: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 简称GN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是一定时期内本国的生产要素所有者所占有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
GDP和GNP的差异:首先,GDP核算遵循“在地原则”,不论常住单位的国籍属性,GNP遵循“国民”范畴,不论是否居住在国内;其次,GDP是个“生产”概念,从生产角度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量。一般而言,在分析常住者的生产成果时使用GDP,在分析常住者的总收入时使用GNP;在分析各国的经济增长时采用GDP,在分析各国贫富差异程度时更关注GNP。
CPI:消费者价格指数(英语:Consumer Price Index,简称CPI),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是对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综合汇总计算的结果。通过该指数可以观察和分析消费品的零售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对城乡居民实际生活费支出的影响程度。
- CPI是一个滞后性的数据,但它往往是市场经济活动与政府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CPI稳定、就业充分及GDP增长往往是最重要的社会经济目标。
- CPI是度量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货膨胀是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CPI的高低可以在一定水平上说明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
- CPI指数的提高意味着实际工资的减少,消费者物价指数的下降意味着实际工资的提高。因此,可利用消费者物价指数将名义工资转化为实际工资。
- CPI的功能之一是用于契约指数化调整,在薪资报酬谈判中,因为雇员希望薪资(名义)增长能相等或高于CPI,希望名义薪资会随CPI的升高自动调整等。其调整之时机通常于通货膨胀发生之后,幅度较实际通货膨胀率为低。
- CPI可用于国民经济核算。在国民经济核算中,需要各种价格指数。如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以及GDP平减指数,对GDP进行核算,从而剔除价格因素的影响。
- CPI指数上涨,货币购买力下降;反之则上升。CPI指数的倒数就是货币购买力指数(Currency purchasing power,简称CPP)。
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又称生产物价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简称PPI),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全部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总水平的变动趋势和变动幅度的相对数。工业品出厂价格由生产成本、利润和税金三部分组成,它是工业产品进入流通领域的最初价格。是商业企业、物资部门制定批发价格、零售价格和物资供应价格的基础。
- 根据价格传导规律,PPI对CPI有一定的影响。PPI反映生产环节价格水平,CPI反映消费环节的价格水平。整体价格水平的波动一般首先出现在生产领域,然后通过产业链向下游产业扩散,最后波及消费品。
- 由于CPI不仅包括消费品价格,还包括服务价格,CPI与PPI在统计口径上并非严格的对应关系,因此CPI与PPI的变化出现不一致的情况是可能的。CPI与PPI持续处于背离状态,这不符合价格传导规律。价格传导出现断裂的主要原因在于工业品市场处于买方市场以及政府对公共产品价格的人为控制。
- 如果PPI指数比预期数值高时,表明有通货膨胀的风险;如果PPI指数比预期数值低时,则表明有通货紧缩的风险。
PMI:采购经理指数(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简称 PMI),是通过对采购经理的月度调查汇总出来的指数,能够反映经济的变化趋势。PMI指数50%为荣枯分水线。
- 一般来说,PMI计算可以与上月进行比较。如果汇总后的制造业综合指数高于50%,表示整个制造业经济在扩张的讯号。低于50%表示制造业经济下降,接近40%,则有经济萧条的情绪。PMI略大于50,说明经济在缓慢前进,PMI略小于50说明经济在慢慢走向衰退。
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恩格尔系数是衡量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富裕程度的主要标准之一,也是国际上通用的衡量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恩格尔系数较高,作为家庭来说则表明收入较低,作为国家来说则表明该国较穷。反之,恩格尔系数较低,作为家庭来说则表明收入较高,作为国家来说则表明该国较富裕。恩格尔系数一般随居民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下降。
基尼系数:是国际上通用的、用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标之一。其包括收入基尼系数(Income Gini)和财富基尼系数(Wealth Gini)。基尼系数可以衡量贫富差距,并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分配结构是否合理。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基尼系数越接近0表明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国际上并没有一个组织或教科书给出最适合的基尼系数标准。但有不少人认为基尼系数小于0.2时,居民收入过于平均,0.2-0.3之间时较为平均,0.3-0.4之间时比较合理,0.4-0.5时差距过大,大于0.5时差距悬殊。
鲶鱼效应:原是指鲶鱼在搅动小鱼生存环境的同时,也激活了小鱼的求生能力。后来,鲶鱼效应是采取一种手段或措施,刺激一些企业活跃起来投入到市场中积极参与竞争,从而激活市场中的同行业企业。从人才开发的角度来看,“鲶鱼效应”是企业管理者激发员工活力的有效措施,具体是指组织管理部门通过引进优秀人才以激活原有员工的活力,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激荡效果。海归人才回国以后,往往能够产生非常积极的“鲶鱼效应”。
破窗效应:经济学上也称“破窗谬论”,原意是小孩打破了窗户,必将导致破窗人更换玻璃,这样就会使安装玻璃的人和生产玻璃的人开工,从而推动社会就业。
价格机制: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中的基本机制。价格机制是指在竞争过程中,与供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市场价格的形成和运行机制。价格机制包括价格形成机制和价格调节机制。价格机制的核心是价格形成机制。
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主要是由存款业务、货币发行业务、其他负债业务和资本业务构成。
宏观调控手段:宏观调控手段分为: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拉弗曲线:拉弗曲线描绘了政府的税收收入与税率之间的关系,当税率在一定的限度以下时,提高税率能增加政府税收收入,但超过这一限度时,再提高税率反而导致政府税收收入减少。因为较高的税率将抑制经济的增长,使税基减小,税收收入下降,反之,减税可以刺激经济增长,扩大税基,税收收入增加。
世贸组织机构: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简称世贸组织(WTO),是一个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世贸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世界贸易组织的职能是调解纷争。它是贸易体制的组织基础和法律基础,还是众多贸易协定的管理者、各成员贸易立法的监督者、以及为贸易提供解决争端和进行谈判的场所。该组织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其成员之间的贸易额占世界的绝大多数,因此被称为“经济联合国”。
- 会议机制:部长级会议,是世贸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
- 常设机构1:总理事会:在部长会议休会期间,由全体成员代表组成的总理事会代行部长会议职能。总理事会下设货物贸易理事会、服务贸易理事会、知识产权理事会。
- 常设机构2:专门委员会:各专门委员会部长会议下设立专门委员会,以处理特定的贸易及其他有关事宜。
- 常设机构3:秘书处与总干事:秘书处工作人员由总干事指派,并按部长会议通过的规则决定他们的职责和服务条件。部长会议明确了总干事的权力、职责、服务条件及任期规则。
- 六大原则:互惠原则、透明度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促进公平竞争原则、经济发展原则、非歧视性原则(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最惠国待遇,另一个是国民待遇)。
中国各银行缩写:
- 1 - 4 中国 4 大行,1 - 6 为中国 6 大国有银行,7 - 18 为中国 12 家股份制商业银行。
- 中国银行 BOC Bank Of China
- 中国建设银行 CCB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 中国工商银行 ICBC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 中国农业银行 ABC 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 交通银行 BOCOM Bank of Communications
-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PSBC Postal Savings Bank of China
- 招商银行 CMB China Merchants Bank
- 中国民生银行 CMBC China Minsheng Bank
- 浦发银行 SPDB ShangHai PuDong Development Bank(SPD BANK)
- 中信银行 CITIC(或者 CNCB) China CITIC Bank
- 中国光大银行 CEB China Everbright Bank
- 华夏银行 HXB Huaxia Bank
- 广东发展银行 CGB China Guangfa Bank
- 兴业银行 CIB Industrial Bank
- 平安银行 PAB Ping An Bank
- 恒丰银行 EGB EverGrowing Bank
- 汇丰银行 HSBC The 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 Limited
- 浙商银行 CZB China ZheShang Bank
- 渤海银行 CBHB China BoHai Bank
数字常识知识
- 四书:又称四子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
- 《易经》作为我国可以说最早的一部古典,被后世各时代圣贤所推崇,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被古代官方定为“设教之书”。
- 宋朝学者朱熹对《中庸》非常推崇,而将其从《礼记》中抽出独立成书,朱熹将其与《论语》《孟子》《大学》合编为“四书”。
- 《春秋》是由孔子修订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被列为“五经”之一。其是鲁国的史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诗歌305篇。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内容分为:“风”、“雅”、“颂”。
- 《尚书》意为“上古之书”,是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作品的汇编。记载上起传说中的尧舜时代,下至东周(春秋中期),约1500多年,《尚书》包括虞、夏、商、周书。
-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 《易经》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中,被誉为诸经之首,三玄之一。原本《易经》包含《连山经》《归藏经》《周易》,后因前两部失传,所以《易经》也称作是《周易》,被誉为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或《周易》《春秋》,简称《诗》《书》《礼》《易》《春秋》。
- 五湖:洞庭湖、鄱阳湖、巢湖、太湖、洪泽湖
- 四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其中渤海被誉为“海中大庆”。
- 一江两湖七河:从2021年1月1日起,长江干流、大型通江湖泊以及重要支流全面禁渔,为期10年。涉及的是长江干流、两个大型湖泊以及7条重要支流。两大湖泊即鄱阳湖和洞庭湖,7条重要支流则是岷江、沱江、赤水河、嘉陵江、乌江、汉江、大渡河,合称为“一江两湖七河”。下月起,“一江两湖七河”就将全面禁渔。
- 三教:儒、道、佛。
- 九流: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杂家、农家、纵横家、阴阳家。
- 二八:女子“二八”指的是十四岁或者十五岁,是古代女孩子的最佳结婚年龄。
- 三姑:原指我国古代女性的几种职业。三姑:尼姑、道姑、卦姑。
- 六婆:原指我国古代女性的几种职业。六婆: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
- 六亲不认:泛指有血缘或者姻亲关系的所有家属。指父、母、兄、弟、妻、子。
- 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 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 三叩九拜:三叩,即叩首三次。九拜(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稽首是跪下后,两手着地,拜头至地,停留一段时间,是拜礼中最重者。
- 三纲五常: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 五福临门:寿、富、贵、安乐、子孙众。
- 三书六礼:三书(聘书、礼书、迎书)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 四大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河南商丘城南的应天书院(睢阳书院);河南嵩山南麓的嵩阳书院。
- 五谷:稻、稷(即谷子)、黍(也称黄米)、麦、菽(即大豆)。
- 五味:酸、甜、苦、辣、咸。
- 五官:眼、耳、口、鼻、舌,另一说:眼、耳、口、鼻、眉。
- 五行:金、木、水、火、土。
- 五金:金、银、铜、铁、锡。
- 五等爵:公、侯、伯、子、男。
- 五音:宫、商、角、徵、羽。
- 乐器八音:原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乐器科学分类法,西周时已将当时的乐器按制作材料,分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类。
- 金,指以金属制造的乐器。如钟、镈、铙等。
- 石,指以石或玉制成的乐器。如磬。
- 丝,指以蚕丝等物做琴弦的琴和瑟等乐器。
- 竹,指以竹子制成的笛、箫、箎等乐器。
- 匏(páo),指用葫芦制作而成的笙、竽等乐器。
- 土,指以泥土烧制而成的埙、缶等。
- 革,指用兽皮为主要材料制成的乐器。如鼗、雷鼓等。
- 木,指用木板制成的柷、敔等乐器。
- 八大菜系:川菜、鲁菜、湘菜、粤菜、闽菜、苏菜、浙菜、徽菜。
- 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 四象:我国古代为了观测天象及日、月、五星的运行,选取二十八个星官作为观测时的标志,称为“二十八宿”。它平均分为四组,每组七宿,与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和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龟蛇合称)等动物形象相配,称为“四象”,道教名之为“四灵”。
-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三秋”指的是三个季度,即九个月。
- 十八般武艺:原指的是古代的各种兵器。
- 一问三不知:指的是不知道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 三寸不烂之舌:最早指的是毛遂,形容能言善辩、口才出众的人。
- 佛教三宝:即佛教信徒所敬仰供奉的佛、法、僧。
- 六根清净:指的是人的六种认识器官。眼、耳、鼻、舌、身、意。
- “一炷香”的时间:“燃香”起源于僧人打坐,所指时间大致在五十至六十分钟之间。
- 平均每一年半落马一个县处级干部。
病句解析
- 两面对一面:前半段为是否、能否,后半段跟了个肯定句。
图形推理
整体思路:先宏观,再微观
创建命题形式:
- 一组式:观察方式:顺序看 »> 间隔看 »> 分组看(一二个有共同点,二三个有共同点,以此类推)
- 两组式:观察方式:第一组找规律,第二组用规律(相同或者相似)
- 九宫格:观察方式:横看 »> 竖看(这两种一定要验证) »> s 型看(可以横或者竖) »> o 型看(不管中间的图形) »> 米型看。这种命题形式考的较少。
- 分组分类
- 图形叠加、相加、相减
- 求同存异、去异存同
- 旋转、翻转、位移
点
- 端点指的是发出射线的数目是 1。
- 数量特征:等差、等比、恒等、递推、列举、对称、交替出现。
线
一笔画图形(高频的考点)
一笔画图形定义:不抬笔、不回笔,最少可以一笔画成的图形。
一笔画特征:
- 必须是连通图
- 奇点数目是 0 或者 2 个。奇点指的是发出射线的数目是奇数的点。所有图形的奇点一定是成对出现。端点也是奇点。
- 有奇点的连通图,奇点数量和笔画存在倍数关系。0 和 2 是一笔画,4个奇点是2笔画,6个奇点是3笔画,依次类推。
图形笔画特征图,碰到这些图形,要考虑笔画:
- 五角星。
- 圆相切、圆相交。
- “日"字和"田"字的变形。
- 图形存在明显的端点。
- 比较明显的一笔画。比如分形图形。
位置类命题
分为动态位置和静态位置。
动态位置
- 动态位置题型特征:
- 组成元素相同。
- 整体或者局部位置变化明显。
动态位置考察要点:
- 移动:特征如下:
- 组成元素相同
- 考查移动的大多数题目有框架或者格子,内部元素发生移动。
- 移动方向:上下、左右、对角线、顺时针、逆时针等。
- 移动步数:常数数列、等差数列、周期数列等。
- 转动
- 旋转:绕点的转动
- 翻转:绕轴的转动
六面体
- 六面体即正方体,常见展开图有:1-4-1、2-3-1、2-2-2、3-3 等类型。
- 类型转换原则:相对面保持不变、乡邻面位置关系不动。
- 滚动变换技巧:L 型棱边是两个面折叠后的公共边,可根据此关系进行逆时针滚动。以此做到类型变换。
- 移动变换技巧:有且仅有4个面在一列上时才可以。
解题技巧
- 相对面排除法:任何一组相对面,在立体图中能且只能看到其中一个。
- 平面图相对面识别方法:相间隔排列、Z字型两端。
- 相邻面排除法:相邻面之间相对位置与相对特征不变:单面箭头法、双面箭头法、公共边法、公共点法的结合。
- 单箭头法在非中心对称图案中画箭头。画了箭头后,其余5个面与箭头所在面的关系是上、下、左、右、对面。判断规则是想象人趴在箭头所在的方向上,此时人的左手就是左面,右手就是右面、头所在位置的相邻面(L型棱边所在的面)就是上面,脚所在位置的相邻面(L型棱边所在的面)就是下面,剩下一个面就是对面。
- 双面箭头法在相邻两个面画箭头。
- 公共边法能迅速找到两个相邻面的公共边。
- 公共点法主要是图案线条比较多时,找出公共点,看公共点引出的线条数及样式是否正确。
翻译推理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如果就,前推后。这是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如果的内容可推就的内容。
记忆要点:谁跟必须(一定)连在一起,谁放在后面。
- 如果 就
- 只要 就
- 倘若 则
- 所有 都
- 凡是 都
- 为了 一定
- 要想 必须
- A 离不开 B
- A 必须 B
- A 是 B 的充分条件。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推理时注意范围:“有的"表示的范围是:[1, 全部]。
只有才,后推前。后是跟才连接的。
- 不 A,不 B
- A 是 B 的必要条件(前提/基础/保证)。 = 除非 A,否则不 B。
矛盾关系与反对关系
- 矛盾关系:必有一真一假。判断矛盾关系时,主题必须相同。
- 反对关系:诀窍:两个所有,必有一假;两个有的必有一真。
分析推理
题型特征如下:
- 给出一组对象,给出若干信息,信息正确匹配。
- 给出一组对象,给出若干信息,信息正确排序。
解题思路:
- 题干信息是否确定(即是否分真假)。
- 选择不同推理起点和方法。
- 排除法:根据题干排除选项。
- 选项代入法:适用于题干信息比较杂乱的场景。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含义
在逻辑和数学中,“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是描述两个命题(或事件、情况)之间因果关系的术语。
充分条件:如果命题A是命题B的充分条件,这意味着A的真实足以保证B的真实。换言之,一旦A发生,B必定发生。可以用公式表示为:如果A,则B(A → B)。例如,下雨(A)是地面湿润(B)的充分条件,因为只要下雨,地面必然湿润。
必要条件:如果命题A是命题B的必要条件,这意味着如果B是真的,则A必须是真的。换句话说,没有A就不可能有B。可以用公式表示为:如果B,则A(B → A)。例如,要想得到学位(B),必须通过考试(A)。这里,通过考试是得到学位的必要条件。
通过定义可知,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是个逆向的过程。
条件判断
要判断一个条件是充分条件还是必要条件,可以通过以下步骤:
分析依赖关系:明确内容指向是谁推出谁。即确定哪个是结果(效果),哪个是原因(因素)。结果不能没有原因发生,而原因可以单独发生。
使用逻辑推理:思考一个条件是否可以独立于另一个条件而成立。如果条件A独立于条件B就能成立,那么A是B的充分条件。如果没有A,B就不能成立,那么A是B的必要条件。
构造反例:考虑如果没有这个条件,结果是否仍可能发生,或者有了这个条件,结果是否一定发生。这可以帮助判断是充分还是必要。
因果关系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涉及理解两个事物(命题、事件等)之间的依赖性和推导关系。这两个概念帮助我们分析和表达事物之间的逻辑联系。具体来说:
充分条件的因果关系
- 定义:命题A是命题B的充分条件,意味着A的发生足以使B发生。即A发生时,B必然发生。A可推导B。
- 因果解释:A的出现足以引起B的结果。例如,倒入大量水(A)是灭火(B)的充分条件,因为一旦倒入大量水,火必然被灭掉。
必要条件的因果关系
- 定义:命题A是命题B的必要条件,意味着如果没有A发生,B就不能发生。即B的发生依赖于A的存在。B依赖于A。
- 因果解释:A是B发生的前提条件,没有A,B就无法成立。例如,有氧气(A)是火焰(B)存在的必要条件,没有氧气,火焰就无法燃烧。
真值表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以及充分必要条件可以通过真值表来表达,这有助于直观地理解这些条件的逻辑关系。
充分条件 (A → B)
在下表中,“A → B” 表示 A 是 B 的充分条件。T 为 True 的缩写,表示真,F 为 False 的缩写,表示假。这意味着,如果 A 为真,则 B 必须为真;但如果 A 为假,B 可以是真,也可以是假。
A | B | A → B | 解释 |
---|---|---|---|
T | T | T | A为真,则B为真,A是B的充分条件 |
T | F | F | A不是B的充分条件 |
F | T | T | A为假,则B可为真。A是B的充分条件 |
F | F | T | A为假,则B可为假。A是B的充分条件 |
- 在这个真值表中,只有当 A 为真且 B 为假时,A → B 为假。这表明只有在这种情况下,A 不能作为 B 的充分条件。即
- 负命题:A → B 等价于 ¬(A ∧ ¬B),此时 A ∧ ¬B 称为 A → B 的负命题。
- 负命题解释:A ∧ ¬B 含义是A发生但B不发生,即A不足以保证B的发生。
- 根据德摩根定律,(A → B) = ¬(A ∧ ¬B) = ¬A V B。要使 ¬A V B 成立:
- A发生(为 true),则B发生(为 true);
- A不发生(为 false),B可发生,可不发生(可 true 可 false)
- B不发生(为 false),则A不发生(为 false)。
- 其逻辑正好是充分条件的定义
- 总结 (A → B) = ¬A V B = ¬(A ∧ ¬B),A ∧ ¬B 称为 A → B 的负命题。
- 从上表可以看出,当 A 是 B 的充分条件时,我们只能知道肯定前者和否定后者的结果,其他情况的结果不明确:
- 肯定了 A,则肯定了 B;
- 否定了 A,无法否定 B;
- 肯定了 B,无法肯定 A;
- 否定了 B,则否定了 A;
- 必要条件 (B → A) 在下表中,“B → A” 表示 A 是 B 的必要条件。T 为 True 的缩写,表示真,F 为 False 的缩写,表示假。这意味着,如果 B 为真,则 A 必须为真;如果 B 为假,A 可以是真,也可以是假。
B | A | B → A | 解释 |
---|---|---|---|
T | T | T | B为真,则A为真,A是B的必要条件 |
T | F | F | A不是B的必要条件 |
F | T | T | B为假,则A可为真,A是B的必要条件 |
F | F | T | B为假,则A可为假,A是B的必要条件 |
- 在这个真值表中,只有当 B 为真且 A 为假时,B → A 为假。这表明只有在这种情况下,A 不能作为 B 的必要条件。
- 负命题:B → A 等价于 ¬(B ∧ ¬A),此时 B ∧ ¬A 称为 B → A 的负命题。
- 负命题解释:B ∧ ¬A 含义是B发生但A不发生,即没有A,B仍然可以发生。
- 根据德摩根定律,(B → A) = ¬(B ∧ ¬A) = ¬B V A。要使 ¬B V A 成立:
- B发生(为 true),则A发生(为 true);
- B不发生(为 false),A可发生,可不发生(可 true 可 false)
- A不发生(为 false),则B不发生(为 false)。
- 其逻辑正好是必要条件的定义
- 总结 (B → A) = ¬B V A = ¬(B ∧ ¬A),B ∧ ¬A 称为 B → A 的负命题
- 从上表可以看出,当 A 是 B 的必要条件时,我们只能知道肯定后者和否定前者的结果,其他情况的结果不明确:
- 肯定了 B,则肯定了 A;
- 否定了 B,无法否定 A;
- 肯定了 A,无法肯定 B;
- 否定了 A,则否定了 B;
- 充分必要条件 (A ↔ B) 在下表中,“A ↔ B” 表示 A 是 B 的充分必要条件(B 也是 A 的充分必要条件)。T 为 True 的缩写,表示真,F 为 False 的缩写,表示假。这意味着 A 与 B 必须同时为真或同时为假。即在逻辑上,二者是等价的。
A | B | A ↔ B | 解释 |
---|---|---|---|
T | T | T | A为真,则B为真,A是B的充分必要条件 |
T | F | F | A不是B的充分必要条件 |
F | T | F | A不是B的充分必要条件 |
F | F | T | A为假,则B为假,A是B的充分必要条件 |
- 这个真值表显示,A ↔ B 仅在 A 和 B 都为真或都为假时为真。这表明 A 和 B 在逻辑上是等价的。
- 负命题:A ↔ B 等价于 (A ∧ ¬B) ∨ (¬A ∧ B),表示A与B值不同,此时 (A ∧ ¬B) ∨ (¬A ∧ B) 称为 A ↔ B 的负命题。
- 负命题解释:(A ∧ ¬B) ∨ (¬A ∧ B) 含义是A与B不同时为真或同时为假,即A与B的值不一致。
- 根据德摩根定律,(A ↔ B) = ¬((A ∧ ¬B) ∨ (¬A ∧ B)) = (¬A∨B)∧(A∨¬B)。要使 ¬B V A 成立:
- A发生(为 true),则B发生(为 true);
- A不发生(为 false),则B不发生(为 false)
- 其逻辑正好是充分必要条件的定义
- 总结 (A ↔ B) = (¬A∨B)∧(A∨¬B) = ¬((A ∧ ¬B) ∨ (¬A ∧ B)),(A ∧ ¬B) ∨ (¬A ∧ B) 称为 A ↔ B 的负命题
- 从上表可以看出,当 A 是 B 的充分必要条件时,我们知道所有情况的结果:
- 肯定了 A,则肯定了 B;
- 否定了 A,则否定了 B;
- 肯定了 B,则肯定了 A;
- 否定了 B,则否定了 A;
如何分析
观察关系方向:识别事件A和事件B之间的逻辑关系。要弄清楚是A导致B,还是B依赖于A。
制定假设:假设A发生,看B是否一定发生。如果是,A是B的充分条件。然后假设B发生,探究A是否必须发生。如果是,A是B的必要条件。
逆向思考:考虑当A不发生时,B是否可能发生。如果B仍然可能发生,那么A不是B的必要条件。反之,如果没有A,B就不可能发生,那么A是必要条件。
使用“如果…那么…”逻辑:用条件句形式考虑命题。例如,“如果A,则B”表明A是B的充分条件。“只有A,才有B”表明A是B的必要条件。
假言推理
充分条件的假言推理
肯定形式:如果A发生(充分条件),则B必然发生。
- 例子:如果天气是下雨(A),那么地面会湿润(B)。
- 解释:下雨是地面湿润的充分条件,因为下雨足以让地面变湿。但是没下雨时,地面仍然可以变湿(比如浇水)。
否定形式:如果B没有发生,那么A一定没有发生。
- 例子:如果地面不湿润(非B),那么天气肯定没下雨(非A)。
- 解释:如果地面不湿,我们可以推断出没有下雨,但这并不意味着下雨是湿润地面的唯一原因,可能有其他原因(如浇水)。
必要条件的假言推理
肯定形式:如果B发生,则A必须发生。
- 例子:如果你想驾车(B),你必须有驾照(A)。
- 解释:有驾照是驾车的必要条件,没有驾照就不能驾车。但是并不意味着没有驾车,就没有驾照。有驾照也可能出现没有驾车(比如没买车)。
否定形式:如果A没有发生,那么B一定没有发生。
- 例子:如果你没有驾驶执照(非A),那么你不能合法驾驶(非B)。
- 解释:没有驾照,合法驾驶就不可能发生。
- 充分必要条件
肯定形式:如果A发生,那么B必然发生;如果B发生,那么A必须发生。
- 例子:一个人是单身(A),如果且仅如果这个人没有配偶(B)。
- 解释:没有配偶是一个人是单身的充分必要条件,这两个条件逻辑等价,只是换了一种说法。
否定形式:如果A没有发生,那么B一定没有发生;如果B没有发生,那么A一定没有发生。
- 例子:如果一个人不是单身(非A),那么这个人有配偶(非B);如果一个人没有配偶(非B),那么这个人是单身(A)。
- 解释:这种关系显示了A和B之间完全的对等性和相互依赖性。
复言命题推理
常见连接词
- 合取(与):“和”,符号为 ∧。例如,𝑝∧𝑞,表示 p 和 q 都为真。
- 析取(或):“或”,符号为 ∨。例如,p∨q,表示 p 或 q 至少有一个为真。
- 否定(非):“非”,符号为 ¬。例如,¬p,表示 p 不为真。
- 蕴含(如果…则…):“如果…则…”,符号为 →。例如,𝑝 → 𝑞,表示如果 p 为真,则 q 也为真。
- 等价(当且仅当):“当且仅当”,符号为 ↔。例如 p↔q,表示 p 为真当且仅当 q 也为真。
处理技巧
真值表
创建一个真值表可以帮助理解和分析复言命题的真值情况。通过列出所有可能的真值组合,可以看到每个复合命题在不同情况下的真值状态。
德摩根定律
- ¬(P ∧ Q) = ¬P ∨ ¬Q:非(P 且 Q) = (非 P) 或 (非 Q)
- ¬(P ∨ Q) = ¬P ∧ ¬Q:非(P 或 Q) = (非 P) 且 (非 Q)
条件化和反条件化
将蕴含关系 p→q 改写为 ¬p∨q 或通过逆向操作(反条件化)来处理复杂的逻辑结构。 表达式“如果 p 为真,则 q 也必须为真”是用蕴含(implication)关系来描述的,而在逻辑中,蕴含可以转换成析取(或)关系。这种转换基于逻辑等价性,即蕴含表达式p→q 可以被等价地重写为 ¬p∨q。 这里的关键是理解蕴含关系 p→q 的含义:
- 如果 p 是真(T),则 q 必须也是真(T)。
- 如果 p 是假(F),则 q 可以是真(T)或假(F);在这种情况下,蕴含关系仍然保持为真。
逻辑表达式 ¬p∨q 表达了以下含义:
- 如果 p 是真(T),则 ¬p 为假(F),此时整个表达式 ¬p∨q 的真假完全取决于 q;为了使表达式为真,q 必须是真(T)。
- 如果 p 是假(F),则 ¬p 为真(T),这使得整个表达式 ¬p∨q 成立,无论 q 的值是什么。
至此我们可以理解蕴含关系实际上是一种更宽松的条件,只有在第一个命题为真时,第二个命题的真值才会受到限制。这是逻辑推理中非常基础且重要的一个概念。
或关系转换充分条件
当 AVB 为真时,AVB = -A -> B = -B -> A。只能推前否后肯。
例:请吃饭或者请唱歌
- 当不请吃饭时,就请唱歌。
- 当不请唱歌时,就请吃饭。
即:否定一支,必须肯定另一支。
等价条件
逻辑表达式 p↔q,也称为“双条件”或“当且仅当”(biconditional),表达的是 p 和 q 的等价关系。这意味着 p 和 q 必须具有相同的真值状态,即:
- 当 p 为真时,q 也必须为真。
- 当 p 为假时,q 也必须为假。
换句话说,p↔q 是真的当且仅当 p 和 q 同时为真或同时为假。
真值表
下面的真值表展示了 p↔q 在不同 p 和 q 的真值组合下的结果:
p | q | p↔q |
---|---|---|
T | T | T |
T | F | F |
F | T | F |
F | F | T |
双条件 p↔q 还可以用其他逻辑操作符表示为:
- p↔q≡(p→q)∧(q→p) 或者
- p↔q≡(p∧q)∨(¬p∧¬q)
这两种表达形式都强调了 p 和 q 必须同时为真或同时为假的关系。
双条件经常用来确定两个命题或表达式是否严格相等,即它们在所有可能情况下都给出相同的结果。这种严格的逻辑关系在定义数学概念或在编程中检查两个条件是否完全匹配时特别有用。
构造反例
如果需要证明一个命题不总是真的,找出一个使命题为假(即总是为真的命题)的情况即可证明。
数值计算题
假设法求比值关系时,一次只能假设一个量,另一个需要用未知量。
整个计算题里都没有给出具体的数值,全是比例关系(比如几折折扣,涨价百分之多少等)时,就可以给单价和数量各赋一个值(总共两个值),否则只能二选一俄,赋一个。
排列组合问题里,分类用加法、分步用乘法。
组合数公式:
组合数求和公式:
组合数取补相等的性质,理解很简单:将原本的每个组合都反转,把原来没选的选上,原来选了的去掉,这样就变成从n个元素种取出n−m个元素,显然方案数是相等的。即从5个数里选2个的情况和选3个的情况是一样的。
排列组合的杨辉三角记忆如下,同时我们知道了排列组合的加法公式( C(n+1, i) = C(n, i-1) + C(n, i) ):
数值计算中的利润率是 利润/进价 或者 利润/成本。
折扣是针对定价而言的。
排列组合问题:捆绑法、插空法、错位排列、环形排列、重复剔除、平均分组问题
全错位排列被著名数学家欧拉(Leonhard Euler,1707-1783)称为“组合数论的一个妙题”的“装错信封问题”的两个特例。“装错信封问题”是由当时最有名的数学家约翰·伯努利(Johann Bernoulli,1667-1748)的儿子丹尼尔·伯努利(DanidBernoulli,1700-1782)提出来的,大意如下:一个人写了n封不同的信及相应的n个不同的信封,他把这n封信都装错了信封,问都装错信封的装法有多少种?,解题思路如下:
- 环形排列问题:n 个人围成一圈,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这个问题解题思路和空间推理问题类似,先标定一个人,剩下 n-1 个人随便排。故 n 个人环形排列共有 A(n-1) 种情况:
- 平均分组问题是分成几个组,就需要除以A几。比如下面的例子:
资料分析
同比:2024 年 4 月比 2023 年 4 月的变化。
环比:2024 年 4 月比 2024 年 3 月的变化。
计算技巧:先观察答案、考虑尾数、位数和首位数。
增长就是 1+增长率、下降就是 1-增长率,误差在 5% 以内,则除法可以变为乘法(或者相反)、减法可以变为加法(或者相反)。比如 1000 / (1+0.92%),可以约等为 1000 * (1 - 0.92%)。同时 0.92% 可以估算为 1%。通常可以更快的估算出答案。
增长率r保持不变时,n年后的结果是。A(1+r)的n次方。n = 结尾年-开始年。
特殊分数法转化增长率(改项内容必须背诵):
分数 | 百分数 |
---|---|
1/2 | 50% |
1/3 | 33.33% |
1/4 | 25% |
1/5 | 20% |
1/6 | 16.66% |
1/7 | 14.2857% |
1/8 | 12.5% |
1/9 | 11.11% |
1/10 | 10% |
1/11 | 9.0909% |
1/12 | 8.333% |
1/13 | 7.6923% |
1/14 | 7.1428% |
1/15 | 6.666% |
1/16 | 6.25% |
1/17 | 5.882% |
1/18 | 5.5555% |
1/19 | 5.2631% |
1/20 | 5% |
增长量的比较:增长量=(现期 * r) / (1+r),比如增长率 r 是 16.66。则 r 是 1/6。故 增长量=(现期 * r) / (1+r)=(现期 * 1/6) / (7/6)=现期/7=现期/(1+n),其中n=1/r。在做增长量的比较时,可以优先考虑 现期 * r,因为 现期 * r 的变化幅度一般大于 1+r,根据分数的比较特性,往往 现期 * r 更大的结果变化幅度更大。在计算分数时,通常只需要保留到小数点后1位即可。
间隔增长率:指的是求间隔一年的增长率。比如2012年相比于2010年的增长率。比如下图的数据。
年份 数量(万元) 增长率 2010 50 - 2011 100 100% 2012 200 100% 2012较2010的增长 200 300%
如上,假设 2011 年较 2010 年的增长率为 r1,则 r1 = (100 - 50) / 50 = 100%。2012 年较 2011 年的增长率为 r2,则 r2 = (200 - 100) / 100 = 100%。2012 年较 2010 年的增长率为 r3,则 r3 = (300 - 50) / 50 = 300%。
从另一个角度想,假设 2010 年的基础数据为 A,2011 年较 2010 年的增长率为 r1,则 2011 年的数据 A1 为: A1 = A * (1 + r1)。2012 年较 2011 年的增长率为 r2,则 2012 年的数据 A2 为: A2 = A1 * (1 + r2) = A * (1 + r1) * (1 + r2)。2012 年较 2010 年的增长率为 r3,则 r3 = A2 - A / A = (A * (1 + r1) * (1 + r2) - A) / A = (1 + r1) * (1 + r2) - 1 = r1 + r2 + r1 * r2。最终的公式为 r3 = r1 + r2 + r1 * r2。r1 * r2 可以使用特殊分数法求近似结果。
混合增长率:整体增长率介于部分增长率之间,偏向基期较大的一方。现期差别较大时可比较现期,此时尽量避免计算。题型中具有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则是混合增长率的考法,常见的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有:
- 全年 = 上半年 + 下半年 = 一二季度 + 三四季度
- 进出口 = 进口 + 出口
- 房地产 = 房产 + 地产
- 第二产业 = 工业 + 建筑业
- GDP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混合增长率技巧:
整体增长率介于部分增长率之间,偏向基期较大的一方。
整体放中间,部分放两边。
较小的增长率 整体增长率 较大的增长率 12.8% 14.6% 19.7% 符号、单位要相等。注意百分号和千分号,注意增长率倍数的差别(比如 8% 和 17% 可以看作差 10 倍)。
增长率的比较:如果 (现期 / 基期) >= 2,则可以使用 现期 / 基期 比较;如果 (现期 / 基期) < 2,则考虑使用 增长量 / 基期 比较。
年均增长率:某一年到某一年的增速。比如 2011 - 2021 年收入的年均增速是多少。还有的提法是五年计划,比如 2016 年到 2020 年,2021 年到 2025 年。假设第 1 年的数据是 A,第 n+1 年的数据是 B,年均增长率为 x, 则年均增长率的公式为:A * (1+x)的 n 次方 = B。其中 A 是基期,B 是现期,n 是年数差,x 是年均增长率。考江苏的试卷需要向前推一年。表述包括 五年计划/这几年。
不同基期比重的比较:假设 2011 年第一产业产值为 A,较去年增长 a,总产值为 B,较去年增长 b。问:2010 年第一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是多少?
- 解题思路:2011 年的产值比重为:A/B,则 2010 年的比重为 (A / (1 + a)) / (B / (1 + b)) = (A / B) * ((1 + b) / (1 + a))。需要记牢该公式。当 (1 + b) / (1 + a) 的约等于 1 (比如一点零几),则可以着重计算 A / B;否则需要计算两个部分,可取前两到三位小数做近似运算。
不同基期比重的比较:假设 2011 年第一产业产值为 A,较去年增长 a,总产值为 B,较去年增长 b。问:相较于 2010 年第一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2011 年第一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
- 解题思路:2011 年的产值比重为:A/B,则 2010 年的比重为 (A / (1 + a)) / (B / (1 + b)) = (A / B) * ((1 + b) / (1 + a))。需要记牢该公式。则提高幅度为 (A / B) * (1 - ( (1+b) / (1+a))) = (A / B) * (1+a-1-b) / (1+a) = (A / B) * (a-b) / (1+a)。因为 A / B 和 1+a 在资料分析的计算中基本都为正数,所以只需要比较 a - b 即可。当 a > b 时,比重上升;当 a < b 时,比重下降;a 约等于 b 时,则大致相同。
- 不同基期比重的计算的蒙值法:公式为:(A / B) * (a-b) / (1+a)。当计算比较困难时,可以选用蒙的方法,蒙的前提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 小于 (a-b),A / B 通常小于 1,因为他们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而 1+a 通常大于 0。所以通常 (A / B) * (a-b) / (1+a) < (a - b)。
- 在满足 1 的基础上,可以选最小的。根据逐光知安培训老师的说法,正确率很高,最近 20 年只要三道题的反例。
现期平均数:特征为问题中带有"平均每"等字眼。资料分析的核心是估算。
平均数的增长率的公式:公式同比重类似。((现期/基期) - 1) = (A/B) / ((A/B) * (1+b)/(1+a)) - 1 = ((1+a)/(1+b)) - 1 = (a-b)/(1+b),其中 a 是 A 的增长率,b 是 B 的增长率。
复合平均数:特性为比如:老师上半年收入 3 万元,支出 2 两元。问:平均每收入 5000 元,支出多少元?其核心是单位数(此例子里指的是单位收入支出),使用后除前即可得到单位数。
快速开平方的公式:假设需要求 x 的算术平方根,离 x 最近的可开方数为 A,其算术平方根为 a(即 a * a = A),最终结果约为 y。则公式为:y = a + (x - A) / (2 * a)。其原理是 x = y * y = (a + d) * (a + d) = a * a + 2 * a * d + d * d,因为 d * d 非常小,所以 d * d 可以忽略不计,则 x = a * a + 2 * a * d,d = (x - a * a) / 2 * a = (x - A) / 2 * a,故 x 的算术平方根 y = (a + d) = a + (x - A) / (2 * a)。
以求 29 的平方根为例:
- 找到离 29 最近的可开方数,为 25,25 的平方根为 5。故整数部分为 5。
- 分数的计算为 分母 = 2 * 5,分子 = 29 - 25。结果为;(29-25)/(2 * 5) = 0.4。
- 最终结果约等于:5.4。计算机计算结果保留三位小数是 5.385。注意:x > A,则小数部分为正;x < A,则小数部分为负。
再以求 165 的平方根为例:
- 找到离 165 最近的可开方数,为 169,169 的平方根为 13。故整数部分为 13。
- 分数的计算为 分母 = 2 * 13,分子 = 165 - 169。结果为;(165-169)/(2 * 13) = -4/26。
- 最终结果 13 - 4/26 约等于:12.846,计算机计算结果保留三位小数是 12.845。
申论
原则:材料为王。
技巧:优先考虑总分结构。能用总分结构就用总分结构,总分结构优先级最高。比如医生看病给的对策:需要吃药的总体要求+吃消炎药、冲剂等具体措施。
五大题型:
- 概括题:作答要素明确,“抄”。
- 对策题:作答要素明确,转化反推。
- 分析题:作答要素模糊,多角度综合分析。
- 应用文:格式+多要素+语言。
- 作文:观点+论证+结构+语言。
答题四大要素:
- 问题
- 原因
- 影响(或者是意义、危害)
- 对策
作答步骤:全面审题 »> 阅读材料 »> 整合要点 »> 下笔成文。
概括题
常规要求是:准确、全面、简洁、有条理。简洁意味着在语义连贯之上。有条理指的是同类合并、异类区分,有层次,逻辑有条理。
特殊要求是:分类。即总分结构,先写总的类别,再写具体的表现、现象。
- 何时进行分类?一般题干或要求中出现归纳、总结、分类合理、层次分明等提示时。
- 如何进行分类?
- 题干或者要求中可能会有提示,比如:“根据给定资料1,对调研组的调研材料,从成绩、问题和建议三方面进行概述。”;
- 给定的资料、材料中有提示。
- 主观、客观
-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 不同领域:军事领域、文化领域、经济领域等。
- 不同时间:古代、现代;不同月份、不同季度等。
相关积累:公共设施、基础设施、职业道德、民生领域、社会保障、公共福利、明确执法权限、申论的99个关键词、
影响因素:对策前后一般有意义,问题之后往往有危害。意义有时可以等价于目的。
对策题
对策题使用动宾结构回答。资料强调什么,就缺什么。
作答要求:
- 针对性:材料为王。
- 可行性:符合角色定位。
- 具体性:总分结构。比如医生看病给的对策:需要吃药的总体要求+吃消炎药、冲剂等具体措施。
对策题分类:
- 常规对策题:问题+对策 题。
- 单一对策题:针对问题提对策,对策寻找范围可能仅局限于材料的某一段。
- 综合对策题:通常需要阅读整体材料,在整体材料中归纳总结,使用总分结构表达。
- 启示启发题:
- 正面启示题:正面找启示。正面启示题类似于归纳总结,从正确做法中提取对策。不过注意找到的对策必须体现普适性。
- 反面教训题:反面找教训。反面教训题类似于常规的问题对策题,需要找到问题,再反推给出对策。
- 常规对策题:问题+对策 题。
分析题
- 分类:词句分析题、评价分析题。
词句分析题
做题步骤:解释含义,阐述相关要素,再做总结。要素也是四大基本要素,只是把对策放到了总结部分。
阐述相关要素,再做总结,解释含义、阐述要素尽量分开解释,总结必须写在一起。要素可能是背景、体现方面、原因、危害、对策、影响、示例等。
审题时需要提取关键词,把握感情色彩。资料强调什么,就缺什么。
解释含义时有几个方法:就近原则、或者归纳阐述。就近原则指的是在核心句的前后句有相关解释。
解释要素分点时可以加:体现为、具体表现为等前缀。
评价分析题
总体要求:态度明确、有理有据。
我们本身的看法不重要,我们的看法需要跟随材料的看法。不能把自己代入写作者,应该以第三人、评卷人的角度审视。
答题三步走:
- 表明态度:态度分为绝对的和相对的。绝对的态度即支持或者反对;如果材料没有给到明确的态度,则需要采用相对的态度,即辨证的态度。
- 分析论证:为什么这么看,即阐述原因,进行原因分析。这块是最重要的。
- 给出对策:字数允许时,可以卸下对策。
应用文
应用文也是材料为王,主要分为 4 类:总结类、宣传类、方案类、评论类。
应用文的语言要求是通俗易懂、生动有感染力、有号召力。通俗易懂就是指符合材料,来自于材料。生动有感染力指的是应情应景,在开头和结尾添加符合材料的定位的句子。比如 “很荣幸受邀参加今天的这个会议。”
标题
答题要求:格式分为三块:标题、称谓、落款。
标题需要居中。标题名分为两类:
- 已有标题:以…为题(为标题)。如 以"打造水清、水活、水美的活力水城为题,写一篇报道。"。
- 自拟标题:关于+内容+文种。如 P市某村的生猪养殖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假如你是该村驻村干部,要向其他市县养殖村的管理人员介绍经验。请根据给定资料3写一篇在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稿。可以取 “关于介绍生猪养殖经验的讲话稿” 的标题。
称谓需要在标题下面一行顶格书写,并加上冒号。分为对人和对单位。比如领导们、尊敬的领导们、尊敬的各位老师、尊敬的各位同志、尊敬的各位同事等。
落款写在文章的右下方,包括署名和日期。署名指的是身份限定的人,名称如果没有身份限定,则用 xxx,如果有,则加上身份限定,比如 xxx 教育厅,xxx 水土局,xxx 地质局。日期用某年某月某日(某可以用 x 或者 * 代替)。
文种与格式的关系如下,尽量按照格式去套:
文种 | 标题 | 称谓 | 落款 |
---|---|---|---|
倡议书、建议书、公开信、宣传稿 | √ | √ | √ |
发言稿、讲话稿 | √ | √ | x |
短评、短文、新闻报道、调查报告、内容要求、纲要、提纲 | √ | x | x |
要求:不考虑格式 | x | x | x |
内容
- 内容主要有三块:开头、主体、结尾。
总结类
类似于概括题。比如 总结+对策+意义 的结构。
1. 如何识别
- 根据目的:把具体情况告知或者汇报给某个或者某些对象。
- 根据文种:汇报(提纲)、调查报告、编者按、(讲话稿、发言稿)等。
2. 做题思路
- 开头:背景、目的等
- 主体:问题、原因、影响、对策。
- 结尾:根据材料:如:以上…请领导审阅、发出期许(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宣传类
1. 如何识别
- 根据目的:号召被宣传对象采取某些行动或者措施。
- 根据文种:公开信、倡议书、宣传稿等。
2. 做题思路
- 开头:背景、目的等
- 主体:问题、原因、影响、对策。
- 结尾:发出呼吁。
方案类
类似于对策题。
1. 如何识别
- 根据目的:为完成工作提出具体可行的对策或者建议。
- 根据文种:指导意见、建议、活动方案等。
2. 做题思路
- 开头:背景、意义等
- 主体:根据材料分条列出对策(重点)。
- 结尾:以上…请认真落实、发出期许(希望借此项措施能够…)。发出的期许就是意义。
评论类
类似于评价分析文。
1. 如何识别
- 根据目的:让写作对象接受作者对某些社会现象的观点或者评价。
- 根据文种:时评、短评等。
2. 做题思路
- 开头:简单叙述评价对象+阐述观点。
- 主体:给出论证。论证过程可以使用转折,比如先写缺点,使用转折再写优点。此时我们的倾向性就是优点。
- 结尾:总结性对策。